close

《左阜右邑的自覺》

耳朵旁(阝)的文字很普遍的出現在文字裡。尤其是「姓氏」中就非常的多…

左阜(阝)
陳、陶、陸、隋、阮、陽、陰、耿…

右邑(阝)
鄭、郭、邱、鄧、郁、邢、邰、郢…

一般對於(阝)字根的文字出現在姓名學上的解釋;就是稱為「拎耳朵👂」。比較容易理解,就是「受制於人」的意思。

有誰的耳朵喜歡讓人拎住呢!?
除非是被虐待狂吧!

《親子互動關係的一課》

姓名學解析中,姓氏代表著父母,也就是親子互動關係。
小孩字被爸爸媽媽拎耳朵,就是受制於爸爸媽媽的關心、意見、教導、壓力…

為人父母者,有意會到自己對子女的用心、關心、操心…,反而成為子女的壓力來源嗎!?

為人子女者,能夠在自己年紀輕輕的時候,就了解父母對自己苦口婆心的關懷與勸誡嗎!?

這正是一個「親子互動關係」的人生課題!在過去三十年的經驗中,從幾萬個「親子關係」案例裡歸納出重要的參考依據…

一、父母對子女有十五歲之前的教育引導責任。

二、鼓勵子女能外出求學,是重要的學習參考。

三、一直說話給子女聽的父母,是失敗的父母。
(尤其是那句[我是為你好]的親情綁架)。

四、子女願意說真心話給父母聽,才是成功的父母。

五、理解子女的成長,能適時的正向與逆向引導教育的父母;才是優質的父母。

六、已達二十五歲卻尚未出外歷練過的子女,準備立名在[媽寶]之列。

七、子女已經三十歲以上,父母還在關懷子女的一切生活飲食、起居!不客氣地說:真是害慘子女的父母!

(子女應該在二十歲以上,就必須有能力反饋父母、提供父母生活關懷;如此的父母才是教育成功的稱職父母)

我常常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:「父母並沒有優於子女!因為從子女出生的那天起,我們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。」

在這「親子互動關係」的課題上,為人父母者,是否有此自省與自覺呢?

—2024/04/22。高連凱—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連凱老師 的頭像
連凱老師

姓名學命理身心靈話館

連凱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